重新思考台幣價值 完全解析巴菲特搶進台灣啟示錄
前言:新台幣匯率損失竟然是巴菲特賠最多的外幣,但他極可能持續加碼,近年來巴菲特從中石油、韓國浦項鋼鐵賺進大把鈔票,亞洲投資的成功經驗會不會複製在新台幣資產上?
撰文/郭庭昱
股神巴菲特用堅定的語氣對《今周刊》特派記者表示:「我們當然會持有並加碼包括新台幣在內的亞洲貨幣。」對於缺乏信心的台灣人,應該是注入一劑強心針,有重大追蹤及考證的價值。在二○○六年波克夏公司的年報中,竟然出現新台幣四千五百萬美元(約新台幣十五億元)匯損,新台幣並不是國際交割的通用貨幣,巴菲特的貨幣組合中,又以新台幣十五億元的匯損最高,而他極可能持續加碼,股神到底在想什麼?
首先,巴菲特一向注重長期趨勢,就算是短線損失一、二成,也絕對不會動搖他的看法和作法,從他當年看空科技股、美元可為明證。其次,巴菲特單純投資外幣極為罕見,一定是轉為股票或債券的形式持有,新台幣債券次級市場極冷,短期的NDF(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合約)是有低利率的優點,但似乎沒必要持續加碼。
新台幣資產(含股票、貨幣及房地產)相對於全球的金融市場有什麼特點?有二大方向可觀察,第一是科技產品生產重鎮,但他對科技股興趣不大,台灣又缺乏品牌,科技股不像會吸引他的目光。其次,巴菲特的投資一向以美國為基礎,○三年來,在亞洲有二個投資大案,包括○三年投資中國石油及○六年投資韓國的浦項鋼鐵(POSCO)。中石油讓他大賺四到五倍,浦項則是獲利一倍,這兩筆成功的投資案必然讓他對亞洲經濟有極大興趣。
◎台灣被低估 符合價值投資原則
無論中石油或浦項,都代表新興國家需求,金磚四國中,中國、印度及俄羅斯都位處亞洲,這些人口國家興起,可抵消部分美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力,巴菲特很早看空美元,但放空美元卻沒讓他賺錢,他後來改為持有國外股票,反而因此嘗到甜頭,中石油或浦項不但讓他賺到股票的差價,還享受美元相對貶值的好處,巴菲特持續關注亞洲經濟應該是確定的方向。
台灣相對亞洲有一大特點,就是在這幾年多頭市場中,台灣股票漲最少,殖利率卻是全球最高,新台幣匯率無論相對歐美或亞洲貨幣又最弱,利率也是全球第二低,除了這些金融市場的特色以外,台灣是美國抗衡中國勢力的重要支點,台商在中國經濟發展也扮演重要的角色。這樣描繪台灣,敏感度高的投資人已經知道:台灣相當符合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條件,屬於低估、有機會翻身的投資標的。
如果你了解大戶的操作心理、尤其是國際級大鱷,由於買進數量大,在布局期間,沉默絕對是上策,才足以利用群眾的恐慌、不耐久候的心理,好好的吸納籌碼,一旦完成布局,公諸世人時,還可以享受一段「名譽溢價」,全世界慕名而來的投資粉絲,自動會幫忙把價格抬上去。
◎港股大跌 巴菲特默默布局中石油
「巴菲特買進中石油那天,我正盯著電腦螢幕,當天香港股票大跌,SARS的恐慌讓盤面一片慘綠,基金贖回的壓力很大,賣壓鋪天蓋地,我雖然不缺錢,也很想賣股票啊,最後當然是忍住,這太不尋常了,我知道,這時候大筆買單承接股票,絕對不是省油的燈。」一位股齡超過三十年、在港股賺進數十億元的老手,回想四年前和巴菲特交手的經驗,雖然他買進中國石油的成本比巴菲特更低,但對於巴菲特掌握市場悲觀氣氛、勇於大手入市的魄力印象深刻。
這位大戶說,「○三年四月是巴菲特大買中石油,大家當然是事後才知道,回想那幾天,市場一片悲觀,中石油偏偏不跌,盤面上看得到幾千萬股的買盤,明擺著要接股票,不管多大的賣單丟出來,買盤就是源源不絕的補上來,別的股票可能賣不掉,或者要殺到很低的價格,但中石油的買盤,就是很有誠意地掛在那兒接,隨便多大的賣單都很容易套現,只要信念有一點動搖,或者想做個短線價差,中石油就賣掉了,一賣掉就很難補回來囉。」大鱷入市總是無聲無息,發動奇襲,短短一、二周之內,巴菲特已經斥資十億港元,成為在香港掛牌的中國石油第三大股東,當時每股約一.五港元。
今年五月八日,中石油宣布發現儲量達十.二億噸的超級大油田後,公司股價單日急升一三%,市值再度超過中國工商銀行,成為中港台股市中市值最大的公司。里昂證券報告更指出,中石油未來數年內有機會超越全球最大的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,成為石油儲量最多的上市公司。
從年報顯示,巴菲特目前持有中石油二三.三八億股,相當於H股流通股數的一一.一三%,或全公司一.三%股權,持有成本約一.五八港元,以十港元市價估算,市值二三八億港元,大賺二百億港元,報酬率高達五.四倍。
巴菲特去年大買南韓浦項鋼鐵(POSCO)四%股權,持有三四九萬股,市值十一.五億美元,約新台幣三八一億元,且已賺進一倍報酬,這樣輝煌的戰績,極可能引起他對台灣的興趣,畢竟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中,表現最弱勢的國家。
◎散戶資金流出 對新台幣喪失信心
有趣的是,台灣經常帳順差,資本帳卻是逆差,外資進來買股票,但散戶買海外基金幾乎是全民運動,「不管是外資買台股,或者台商回流大買豪宅,都反映一個現象:小錢急著流出去;大錢慢慢地流進來。小錢急,都是現金;大錢不急,多半都用融資進入。」一位熟悉外匯收支的行家觀察到這種現象。就長期投資的觀察,誰勝誰負已經很清楚,散戶和大戶最大的差別,就在於前者存在「信心幻覺」,後者卻靠著看破幻覺來獲利,台灣的確是長期布局的對象。
今年來,新台幣成為亞幣中最弱的一環,原因在於小戶資金大筆流出,聚少成多,不管是海外基金定時扣款,還是投資型保單,這些散戶都不會在乎匯率的價差;但資金流入台灣的外資或台商,單筆金額高,除了匯率上斤斤計較,還要利用新台幣的超低利率來借錢,靠著借貸買新台幣資產,一旦台灣氣氛逆轉、信心回升,資產價值、匯率價格雙升,這些大戶就坐享「股匯雙賺」的好處。
從巴菲特買進中石油、浦項的例子,和台灣最相關的公司不多,五根手指頭數得出來:台塑、南亞、台化、台塑化、中鋼,中石油具有油源的優勢,台塑集團卻具有效率經營的長處,兩者同樣面對中國內需成長的大市場;中鋼雖是績優鋼鐵股,但與浦項比較,投資評價並沒有特別便宜,而且擴廠速度輸給同業對手,是長期劣勢所在。(本文選錄自《今周刊》543期)
前言:新台幣匯率損失竟然是巴菲特賠最多的外幣,但他極可能持續加碼,近年來巴菲特從中石油、韓國浦項鋼鐵賺進大把鈔票,亞洲投資的成功經驗會不會複製在新台幣資產上?
撰文/郭庭昱
股神巴菲特用堅定的語氣對《今周刊》特派記者表示:「我們當然會持有並加碼包括新台幣在內的亞洲貨幣。」對於缺乏信心的台灣人,應該是注入一劑強心針,有重大追蹤及考證的價值。在二○○六年波克夏公司的年報中,竟然出現新台幣四千五百萬美元(約新台幣十五億元)匯損,新台幣並不是國際交割的通用貨幣,巴菲特的貨幣組合中,又以新台幣十五億元的匯損最高,而他極可能持續加碼,股神到底在想什麼?
首先,巴菲特一向注重長期趨勢,就算是短線損失一、二成,也絕對不會動搖他的看法和作法,從他當年看空科技股、美元可為明證。其次,巴菲特單純投資外幣極為罕見,一定是轉為股票或債券的形式持有,新台幣債券次級市場極冷,短期的NDF(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合約)是有低利率的優點,但似乎沒必要持續加碼。
新台幣資產(含股票、貨幣及房地產)相對於全球的金融市場有什麼特點?有二大方向可觀察,第一是科技產品生產重鎮,但他對科技股興趣不大,台灣又缺乏品牌,科技股不像會吸引他的目光。其次,巴菲特的投資一向以美國為基礎,○三年來,在亞洲有二個投資大案,包括○三年投資中國石油及○六年投資韓國的浦項鋼鐵(POSCO)。中石油讓他大賺四到五倍,浦項則是獲利一倍,這兩筆成功的投資案必然讓他對亞洲經濟有極大興趣。
◎台灣被低估 符合價值投資原則
無論中石油或浦項,都代表新興國家需求,金磚四國中,中國、印度及俄羅斯都位處亞洲,這些人口國家興起,可抵消部分美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力,巴菲特很早看空美元,但放空美元卻沒讓他賺錢,他後來改為持有國外股票,反而因此嘗到甜頭,中石油或浦項不但讓他賺到股票的差價,還享受美元相對貶值的好處,巴菲特持續關注亞洲經濟應該是確定的方向。
台灣相對亞洲有一大特點,就是在這幾年多頭市場中,台灣股票漲最少,殖利率卻是全球最高,新台幣匯率無論相對歐美或亞洲貨幣又最弱,利率也是全球第二低,除了這些金融市場的特色以外,台灣是美國抗衡中國勢力的重要支點,台商在中國經濟發展也扮演重要的角色。這樣描繪台灣,敏感度高的投資人已經知道:台灣相當符合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條件,屬於低估、有機會翻身的投資標的。
如果你了解大戶的操作心理、尤其是國際級大鱷,由於買進數量大,在布局期間,沉默絕對是上策,才足以利用群眾的恐慌、不耐久候的心理,好好的吸納籌碼,一旦完成布局,公諸世人時,還可以享受一段「名譽溢價」,全世界慕名而來的投資粉絲,自動會幫忙把價格抬上去。
◎港股大跌 巴菲特默默布局中石油
「巴菲特買進中石油那天,我正盯著電腦螢幕,當天香港股票大跌,SARS的恐慌讓盤面一片慘綠,基金贖回的壓力很大,賣壓鋪天蓋地,我雖然不缺錢,也很想賣股票啊,最後當然是忍住,這太不尋常了,我知道,這時候大筆買單承接股票,絕對不是省油的燈。」一位股齡超過三十年、在港股賺進數十億元的老手,回想四年前和巴菲特交手的經驗,雖然他買進中國石油的成本比巴菲特更低,但對於巴菲特掌握市場悲觀氣氛、勇於大手入市的魄力印象深刻。
這位大戶說,「○三年四月是巴菲特大買中石油,大家當然是事後才知道,回想那幾天,市場一片悲觀,中石油偏偏不跌,盤面上看得到幾千萬股的買盤,明擺著要接股票,不管多大的賣單丟出來,買盤就是源源不絕的補上來,別的股票可能賣不掉,或者要殺到很低的價格,但中石油的買盤,就是很有誠意地掛在那兒接,隨便多大的賣單都很容易套現,只要信念有一點動搖,或者想做個短線價差,中石油就賣掉了,一賣掉就很難補回來囉。」大鱷入市總是無聲無息,發動奇襲,短短一、二周之內,巴菲特已經斥資十億港元,成為在香港掛牌的中國石油第三大股東,當時每股約一.五港元。
今年五月八日,中石油宣布發現儲量達十.二億噸的超級大油田後,公司股價單日急升一三%,市值再度超過中國工商銀行,成為中港台股市中市值最大的公司。里昂證券報告更指出,中石油未來數年內有機會超越全球最大的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,成為石油儲量最多的上市公司。
從年報顯示,巴菲特目前持有中石油二三.三八億股,相當於H股流通股數的一一.一三%,或全公司一.三%股權,持有成本約一.五八港元,以十港元市價估算,市值二三八億港元,大賺二百億港元,報酬率高達五.四倍。
巴菲特去年大買南韓浦項鋼鐵(POSCO)四%股權,持有三四九萬股,市值十一.五億美元,約新台幣三八一億元,且已賺進一倍報酬,這樣輝煌的戰績,極可能引起他對台灣的興趣,畢竟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中,表現最弱勢的國家。
◎散戶資金流出 對新台幣喪失信心
有趣的是,台灣經常帳順差,資本帳卻是逆差,外資進來買股票,但散戶買海外基金幾乎是全民運動,「不管是外資買台股,或者台商回流大買豪宅,都反映一個現象:小錢急著流出去;大錢慢慢地流進來。小錢急,都是現金;大錢不急,多半都用融資進入。」一位熟悉外匯收支的行家觀察到這種現象。就長期投資的觀察,誰勝誰負已經很清楚,散戶和大戶最大的差別,就在於前者存在「信心幻覺」,後者卻靠著看破幻覺來獲利,台灣的確是長期布局的對象。
今年來,新台幣成為亞幣中最弱的一環,原因在於小戶資金大筆流出,聚少成多,不管是海外基金定時扣款,還是投資型保單,這些散戶都不會在乎匯率的價差;但資金流入台灣的外資或台商,單筆金額高,除了匯率上斤斤計較,還要利用新台幣的超低利率來借錢,靠著借貸買新台幣資產,一旦台灣氣氛逆轉、信心回升,資產價值、匯率價格雙升,這些大戶就坐享「股匯雙賺」的好處。
從巴菲特買進中石油、浦項的例子,和台灣最相關的公司不多,五根手指頭數得出來:台塑、南亞、台化、台塑化、中鋼,中石油具有油源的優勢,台塑集團卻具有效率經營的長處,兩者同樣面對中國內需成長的大市場;中鋼雖是績優鋼鐵股,但與浦項比較,投資評價並沒有特別便宜,而且擴廠速度輸給同業對手,是長期劣勢所在。(本文選錄自《今周刊》543期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